橙天影業電影院加盟的盈利模式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發現,影院一向賴以生存的票房收入,其實際毛利率大都在百分之十幾,包括院線票房老大萬達電影在2018年H1財報中公布的觀影收入毛利率也僅為14.46%。而與此大相徑庭的是,各院線在廣告收入方面的毛利率卻一致高達近70%。(PS::由于各院線在計算毛利率時所剔除的成本類型或有所區別,以上數據僅作參考。)一邊是不足15%的放映業務毛利率,一邊是高達70%的廣告毛利率,我想對于后者,沒有哪家影院不心動。尤其是在放映業務收入下降的態勢下,廣告業務收入占比的提升,意味著影院有了票房之外新的運營重點。
一、讓影院們“心動”的廣告費用
在不久前,一度沉寂的上海電影就簽下了這么一份廣告大單:11月23日晚,上海電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優幕廣告(分眾傳媒下屬全資子公司)簽訂一系列《影院廣告項目合同》,就公司旗下已開業直營影院、部分參控股及加盟影院未來五年的影院廣告業務(包含銀幕廣告、部分陣地及燈箱廣告、包場業務、影片宣發等)展開合作,合同總金額7.15億元。本合同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履行。
根據合同內容:在合作期間,優幕廣告將獲得上海電影約定的合作影院的映前廣告獨家招商權、發布權及貼片廣告獨家結算權(包括膠片和數字影片),廣告發布時長為10分鐘;合同期內,優幕廣告將為上海電影提供其他媒體資源作為對旗下影院及影片宣發業務的支持。也就是說,優幕廣告花7.15億元購買了上海電影旗下約定影院未來5年內的影院廣告位使用權,而上海電影方面將獲得一筆7.15億元的長期穩定廣告收入,與此同時,還能夠依托分眾傳媒的廣告渠道為自己的電影宣發鋪路。二者可謂是達到了雙贏。7.15億元的廣告收入,這確實是一個令全國影院們心動的數字!
以此為基準,接下來,我們不妨再來簡單地算一筆賬:據悉,截至2018年底,上海電影旗下共擁有影院總數預計在100家左右。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7.15億元的廣告資源會根據各家影院的觀影人次等有所傾斜,所以具體的分配情況,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假設廣告資源均分在前提下,意味著100家影院平均每年瓜分1.43億元的廣告收入。如此看來,廣告收入似乎是影院增收收的一大潛力股!然而,一個憂心的事實是,影院廣告看似是暴利產品,卻始終抓不進自己的口袋。
二、影院廣告業務的市場現狀
★ 院線廣告占絕對主導
以影院非貼片廣告為例,橙天影業電影研究院曾對全國東、中、西部近1000家影院做過相關調查,69.4%的影院表示,目前影院經營的非貼片廣告主要來源于院線;31.1%表示是影院自營;還有37.4%為代理廣告;34.8%為廣告主自主聯系。可見,絕大多數影院廣告依賴于院線提供。
★ 廣告投放內容區域差別大
此外,無論是來源于院線、影院自營、代理、還是廣告主自主聯系,具體到不同城市,又有較大的地域差距。調查數據顯示,非貼片廣告的重點投放區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次是三線城市,而縣城和集鎮在非貼片廣告方面的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另外,在非片廣告的內容方面,據橙天影業電影觀察,小城市影院與一二線及省會城市的差別也很大。據調查數據顯示,前者多以廣告位空置招商出現,但是也有一些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城影院有能力自主洽談廣告合作業務,并且廣告多以本地地產項目、移動通訊、銀行支行、商場等為主。而后者卻經常能看到一線大牌、互聯網產品的投放。
★ 影院經營者的所見所感
一位二線城市的影院經理告訴影業記者,這些年,隨著電影行業的紅火,影院數量的增加,覆蓋范圍日益寬廣的影院媒介隨之也受到了廣告主們的關切。說得直白些,廣告商無非是看上了影院的客流量及年輕觀眾強大的購買能力,像韓束,歐萊雅、韓后、蒙牛、暴龍眼鏡等快消品牌就是影院廣告的常客。相較而言,作為電影票倉的一二線城市,自然就更加容易贏得廣告商們的青睞。該影院經理還頗為自豪的說道,由于其所在影院票房在當地位列前茅,加上觀眾口碑有佳,不少企業包括知名的珠寶品牌、某銀行支行、酒類廠商等紛紛找到他們要求“影廳冠名”。目前影院所有8個影廳中有半數為 “冠名影廳”。
說起影院廣告收入,另一位來自縣城的影院經理則比較愁悶。他透露說:“不單我們影院,就整個縣城而言,影院廣告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除非是個別院線旗下的影院可能會有院線給到廣告資源,其他多數都只能靠自營或等著廣告商主動找上門來。顯然,這樣的情況無異于守株待兔。”
1.影院廣告的“寡頭格局”
據相關資料顯示,按照影院廣告業務的承攬,目前國內影院廣告市場主要有2大派系:一是院線系公司,以萬達傳媒、中影營銷為代表,這類公司是以影院建設和票房收入為核心業務,兼顧旗下自有影院的廣告運營;二是廣告代理系公司,如分眾晶視、晶茂傳媒等,主要以影院廣告代理為經營模式,按年度買斷影院銀幕、部分陣地及燈箱廣告等。據悉,這4家大廣告公司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影院廣告的優質資源和市場份額。如此一來,留給其他小型廣告公司的入局欲望就更小了。
2.影院自身缺乏合作優勢
當然除了大廣告公司的 “圍追堵截”,國內影院廣告業務發展不起來,關鍵還在于影院自身缺乏與廣告主建立合作的基礎,比如票房普遍不佳,上座率太低,侯影時間不斷縮短等等。因為究其根本,影院的廣告收入與觀影人次脫離不開,而觀影人次又與當年電影市場整體表現直接關聯。試想,連觀看影片的觀眾都沒有,廣告又如何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呢?這些不但是廣告主們所擔憂的,也是當下不少影院在廣告業務洽談合作時存在的現實壁壘。
三、打破影院廣告業務增長的壁壘
一位資深電影人士表示:“就目前來看,影院廣告業務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靠一家影院的‘單打獨斗’幾乎很難,影院間‘抱團取暖’或還有一定的談判籌碼,或者由院線公司牽頭,比如此次上海電影與優幕的雙向合作便是一種借鑒思路。”
此外,在橙天影業電影看來,還有一點尤為關鍵就是加強影院廣告的互動性、趣味性,讓觀眾參與其中。當然,這需要影院與廣告主在廣告前期制作時就全程配合,并依托于影院的陣地、候影廳LED屏、影廳銀幕等各類廣告位作創意營銷。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索尼手機與“007”系列電影的創意廣告;還有電影《華爾街之狼》在宣傳期間創造了一個價值10000美元的廣告牌,在廣告牌里面放入了大量100美元的真鈔,并配置風扇在男主角身后以旋風的形式旋轉著……
現今品牌加盟電影院的人流量更多的是來自于上映影片的天然吸引力,而今后影院要做到的是無論是否有好的影片,都能讓更多的觀眾自主地走進影院,有了觀眾流量,這便離成功一半了。